1)痈疽(附肠痈、吐痈)_癫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脉

  凡诸脉浮数,应当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必发痈疽。脉微而迟,反发热;弱而数,反振寒,当发痈疽。脉浮而数,身体无热,形默默,胸中微燥不知痛之所在,其人必发痈疽。

  证

  《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又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盖心主血而行气,气血凝滞而为痈疽也。痈者,壅也。大而高起,属乎阳,六腑之气所生也,其脉浮数。疽者,沮也。平而内发,属乎阴,五脏之气所成也,其脉沉数。

  凡人初生疮之时,便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者,其患疮疽必深也。若人须患疮疽,起居平和,饮食如故,其疮浮浅也。

  凡外敷贴药,亦发表之意。一方谓贴冷药有神效。夫气得热则散,得冷则敛,何谓神效?经曰,发表。

  凡肿疡用手按之,热则有脓,不热则无脓。重按乃痛,脓之深也;轻按即痛,脓之浅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脓也。若按之即复者,有脓也;不复者,无脓,必是水也。

  凡痈疽未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不敢用。若已破溃,脏腑既亏,饮食少进,一毫冷药不敢用也。

  凡脓出而反痛者,此为虚也,宜补之。亦有秽气所触而作痛者,宜和解之。风冷所逼者,宜温养之。

  凡疽发深而不痛者,胃气大虚,必死肉多而不知痛也。

  凡肿疡时呕者,当作毒瓦斯上攻治之,溃后当作阴虚补之。若年老溃后,发呕不食,宜参白术膏峻补。河间谓疮疡呕者,湿气侵于胃,宜倍白术。

  凡痈疽发渴,乃血气两虚,用参、以补气,当归、地黄以养血。

  凡痈疽有实热者,易疗;虚寒邪热者,难治。肿起坚硬,脓稠者为实;肿下软漫,脓稀者为虚。败脓不去,加白芷则去,不可用白术,盖白术能生脓故也。

  凡痈疽始发,即以艾多灸之,可使轻浅。或以骑竹马灸法最妙,盖火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意。

  惟头为诸阳所聚,艾炷宜小而少。若其身必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

  方连翘败毒散

  治痈疽发背,疔疮乳痈,一切无名肿毒,初起憎寒壮热,甚则头痛拘急,状似伤寒,一日至四五日者,二三剂以解其毒,轻者则内自消散,若至六七日不消,宜服真人活命饮,后服托里消毒散调理。

  柴胡羌活桔梗金银花连翘防风荆芥薄荷叶川芎独活前胡白茯苓甘草枳壳

  上锉,生姜煎。如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如热甚并痛甚,加黄连、黄芩。如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下之。

  真人活命饮

  治一切痈疽疔肿,不问阴阳虚实,善恶肿溃,太痛或不痛,然当服于未溃之先与初溃之时,如毒已大溃,更不宜服。初用此剂,大势已退,然后随证调理,其功甚捷,诚仙方也。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